6月2-6日,在沒有新增任何投資的情況下,煤制油公司成功試生產出正構液體石蠟和正構穩定輕烴,為公司煤基新產品開發邁出了第一步。
9月1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聯合下發《關于批準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公司等628個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公司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0月9日,由煤制油公司牽頭設立的《煤基費托合成 液體蠟》國家標準(GB/T32066-2015)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審批通過,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12月27日14點,煤制油公司2015年裝置產量提前4天突破20萬噸大關,全年產量累計達到20.2萬噸。
1月1日,煤制油公司參與起草的國標《煤基費托合成 柴油組分油》GB/T29720-2013正式開始實施,填補了煤制油產品柴油組分油無國標的空白。
4月10日下午,鄂爾多斯市市委書記白玉剛到公司調研。市委常委、秘書長白智,準格爾旗旗委書記祁畢西勒圖、旗長麻永飛,大路煤化工基地黨工委書記趙銀柱等隨同調研,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馬茂盛、安委會主任張太平,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副總經理菅青娥陪同調研。白玉剛書記一行參觀了公司生產裝置區及中控室,聽取了齊亞平董事長關于伊泰煤制油工業化示范工程的技術構架、工藝流程、生產原理、產品結構、煤制油相比甲醇的效能、獲利能力、當前運行情況以及二期項目建設等情況介紹。
4月22日16:00-25日16:00,國家能源局委托華北能源監管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對公司16萬噸/年煤制油項目進行了72小時連續運行標定。標定結果表明,工藝技術先進,裝備設計合理,設備選擇恰當,裝置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產品質量特點明顯,能源轉化效率較高,三廢排放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已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4月23日下午,集團公司張雙旺董事長在集團公司郝喜柱副總經理、潘人偉顧問,煤制油公司齊亞平董事長的陪同下,來到公司16萬噸/年項目生產裝置區視察。他們隨機來到設備檢修車間庫房和鉗工三班活動室。張雙旺董事長與大家親切交流,就員工的工資收入、晉升通道、工作生活情況等進行了詳細詢問,鼓勵年輕人扎扎實實干好本職工作。
7月9日-8月3日,全廠裝置進行了2014年度大檢修。重點解決了空分分子篩吸附效果差、空分汽輪機低壓端軸側振動頻繁、凈化C1504進料分布器擋板脫落、合成過濾管破損嚴重等困擾生產運行的主要問題,同時完成了日常裝置運行時無法完成的技改項目,消除了影響裝置運行的各類隱患。檢修之后,合成油裝置日產油品量達到600噸以上,刷新了煤制油日產量的新記錄。
10月2日,中水回用裝置正式開始調試,10月13日20時順利完成了72小時性能考核,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設計標準,開始正式投運。
10月16日,經過5個月緊張有序的工作,ERP管理平臺的生產管理、設備管理、銷售管理、工程項目管理、財務管理等5大模塊正式上線運行。
10月25日,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總體設計審查會召開,標志著項目總體設計工作結束。
12月24日,煤制油公司完成年產17.5萬噸生產作業計劃,提前7天完成了全年生產任務。
3月15日,經過第二次監督審核和整改,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批準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繼續保持認證資格,并頒發證書。
3月19日,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中國海外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率以烏克蘭燃料與能源部部長顧問加夫里連科·尼古拉為首的煤制油項目代表考察團一行到公司參觀考察。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成才、祁文彬、郝喜柱,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總經理李永旺,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益民,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總經理劉尚利,伊泰新疆能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晶泉,伊泰伊犁能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宋占有等領導陪同考察??疾靾F一行首先參觀了煤制油公司生產裝置區,聽取了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關于伊泰16萬噸/年煤制油工業化示范項目的技術構架、工藝流程、產品結構以及未來規劃等情況介紹。隨后,考察團一行來到煤制油公司實驗樓四樓視頻會議室,與集團公司各級領導親切座談。
3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到煤制油公司進行調研,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符太增,自治區副主席、財政廳廳長常軍政,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發改委主任梁鐵城,市委書記云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廉素,市委常委、秘書長白智,準格爾旗旗委書記祁·畢西勒圖等領導陪同調研。在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等領導陪同下,王君書記一行實地參觀了廠區各裝置,并在中央控制室認真聽取了伊泰煤制油生產規模、技術路線、科研投入、市場銷售、經營管理等各方面情況介紹。王君書記對集團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產業的做法給予肯定。他要求鄂爾多斯要充分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依托煤而不依賴煤、立足煤而超越煤,加大高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力度,在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再下功夫,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
4月1-13日,煤制油公司組織實施了2013年度大檢修,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了合成油裝置反應器過濾管內漏、分布器壓差高、套管易泄漏等一批長期制約裝置安全、穩定、高負荷運行的難題。
8月8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帶領自治區推動科學發展現場觀摩檢查組,蒞臨伊泰煤制油公司檢查指導工作。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總經理劉尚利等領導及相關人員陪同調研。調研期間,王君一行重點參觀了煤制油公司中控室,就公司煤制油的生產經營狀況做了了解。期間,齊亞平向檢查組一行詳細介紹了目前公司16萬噸/年煤制油裝置生產運行狀況,噸油完全成本、凈利潤,單位產品耗水、耗煤量,產品特性等情況,并就下一步規劃及二期項目準備情況做了匯報。聽完介紹后,王君書記與張雙旺董事長就煤制油發展的相關情況做了進一步的交流溝通。同時對包括伊泰煤制油項目在內的鄂爾多斯市煤炭深加工項目表示贊賞,強調要繼續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8月27日,公司2013年第二次股東會在集團公司總部召開。會議決定,伊泰集團以169,800.00萬元作為煤制油公司股東權益及股權轉讓定價依據,將所持有的占煤制油公司注冊資本的5.1%的股權,即7,650萬股轉讓給內蒙古礦業集團,轉讓價款為8,660萬元;伊泰煤炭股份公司放棄優先購買權。本次股權轉讓后伊泰集團、伊泰煤炭股份公司、內蒙古礦業集團分別持有煤制油公司14.9%、80%、5.1%的股權。會議同時決定,煤制油公司注冊資本金由人民幣15億元增加至23.529億元,其中內蒙古礦業集團單方面以96,550萬元認購煤制油公司85,290萬元的出資額,剩余11,260萬元計入煤制油公司資本公積金;伊泰集團和伊泰煤炭股份公司放棄優先認購權。本次增資后,伊泰集團出資2.23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9.5%;伊泰煤炭股份公司出資12億元,占注冊資本的51%;內蒙古礦業集團出資9.294億元,占注冊資本的39.5%。
9月16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一行到公司調研。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東海、副總經理祁文彬,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等領導及相關人員陪同調研。王禹民一行參觀了廠區各生產裝置,并在中央控制室認真聽取了關于伊泰煤制油項目技術構架、工藝流程、產品結構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情況介紹。對于煤制油公司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方位配套、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的做法,王禹民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1月12日,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以《關于內蒙古自治區2013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備案的復函》(國科火字〔2013〕285號),“同意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備案”。內蒙古科技廳、財政廳,內蒙古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聯合頒發了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伊泰煤制油公司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編號為GR201315000001,自2013年8月20日起生效。
11月14日,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總體設計開工會在北京中科合成油公司順利召開,標志著該項目的總體設計工作正式啟動。集團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郝喜柱;煤化工事業部副總經理張代華;煤制油公司董事長齊亞平,技術顧問郝玉錄,副總工程師王善章;礦業集團副總經理胡子勤、張春利;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總工程師曹立仁;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亮;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焦在月,副總工程師林彬彬等參加了會議。
11月18日,公用工程車間煙氣脫硫技改裝置順利投料試車。
12月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內蒙古伊泰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復函》(發改辦能源〔2013〕3054號),支持內蒙古伊泰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12月27日4時30分,煤制油公司提前4.8天實現18萬噸產能目標。
4月27日,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出具了《關于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綜合利用尾氣年產5萬噸乙二醇技術改造示范項目備案的通知》(內經信投規字〔2012〕297號)。
6月29日,首個全國性煤化工行業組織——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成立。煤制油公司成為煤化工專業委員會的成員單位之一。
8月10日,根據《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機構調整的通知》(伊泰集發(2012)127號)精神,撤銷伊泰煤制油公司供銷部,人員及業務整建制劃歸內蒙古伊泰油品銷售有限公司;伊泰成品油銷售有限公司整建制劃歸內蒙古伊泰油品銷售有限公司。
8月20日,鑒于鄂爾多斯聯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能源指標未能落實,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鄂爾多斯聯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3000萬股(注冊資本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20%)轉讓與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每股人民幣一元。
8月28日,煤制油公司16萬噸/年煤基合成油產業化示范項目順利通過2012年自治區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驗收。
9月14日,煤制油公司完成水煤漿提濃改造項目全部的土建施工、設備和電氣儀表安裝,開始聯動試車。
10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公布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大用戶準入名單的通知》(內經信電力字〔2012〕783號)將公司正式納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大用戶準入名單。
11月7日,煤制油公司取得了由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頒發的《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機組)認定證書》,1×12MW余熱發電機組被認定為資源綜合利用電廠(機組)。
12月4日凌晨2點30分,煤制油公司2012年生產各類產品達16萬噸,提前27天首次達到年產16萬噸的設計產能。
3月10日,煤制油公司取得由北京中化聯合認證有限公司頒發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4月7日,煤制油公司獲得液化石油氣《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證書編號(蒙)XK13-021-00001。
5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安監局將伊泰煤制油公司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20戶重點監控危險化學品企業之一。
5月15日,針對裝置第三階段高負荷運行中發現的變換能力不足、合成塔重質蠟流通量小等問題,煤制油公司開始組織2011年度大檢修,到6月15日完成檢修任務,歷時1個月,6月16日開車恢復生產。
6月16日,煤制油公司取得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頒發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9月13日,經股東會批準,公司注冊資本金由12億元增加為15億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按80%的出資比例需增加出資2.4億元;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按20%的出資比例需增加0.6億元。此次增資后,原股東持股比例不變。
11月8日,煤制油公司獲得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12月12日,煤制油公司順利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安全標準化二級達標專家組驗收。
1月8日,煤制油公司在準格爾旗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了內蒙古伊泰成品油銷售有限公司。
2月12日,經商務部批準,煤制油公司取得了油品經營許可證。
3月13日,煤制油裝置開始進行2010年度大檢修,第二次試生產結束。從費托合成出油到停車,共計運行了5088小時,生產油品3萬余噸,裝置最高負荷達到84%,取得了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經驗。
4月20日,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二期投資凈增注冊資本金5,500萬元,一期和二期投資注冊資本金增加到10,770萬元,超出原注冊資本金部分由三方股東按股比以貨幣出資。經股東會同意,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所占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股比由原來的30%調整為39%,共計應出資4,200.3萬元,核減一期出資1,581萬元,本次出資注冊資本金2,619.3萬元。
4月24日,煤制油裝置2010年度大檢修結束,開始第三次試生產。5月4日,合成油裝置第三次試生產出油,15日負荷加到70%,6月5日加到95%。
6月30日,煤制油裝置實現滿負荷運行,日產油品483噸。標志著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液化制油成套技術從中試到工業化放大獲得成功。
7月14日0點至7月17日0點,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院士對伊泰16萬噸/年煤制油工業化示范項目進行了72小時現場性能考核,獲得的主要技術指標均具有先進性。
8月19日,經股東會批準,公司總投資額由28.73億元調整為33億元。根據國家投資管理有關規定,股東對公司增加注冊資本金3.27億元,總注冊資本金擬由8.73億元增加為12億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按80%的出資比例需增加出資2.616億元;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按20%的出資比例需增加0.654億元。
11月9日,煤制油公司取得了《安全生產許可證》,至此轉入正式生產。
11月17日,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三期投資凈增注冊資本金11,060萬元。一期、二期、三期投資注冊資本金增加到21,830萬元,超出原注冊資本金部分由三方股東按股比以貨幣出資。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共計應出資8,513.7萬元,核減一、二期出資4,200.3萬元,本次出資注冊資本金4,313.4萬元。
12月17日,集團公司張雙旺董事長及集團公司部分老領導與煤制油公司新調整的經理班子成員召開座談會,確定了煤制油公司下一步的奮斗目標是:安全穩定、多出人才、凝聚隊伍、力爭盈利。
12月19日,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準格爾旗長灘陽圪楞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三維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出資組建鄂爾多斯市聯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5,000萬元,其中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為20%。
1月6日,空分裝置正常開車產出合格氧氣、氮氣。
2月9日,氣化A爐一次投料成功,產出合格粗合成氣;3月4日,氣化C爐產出粗合成氣。
2月25日,凈化裝置產出合格凈化合成氣。
3月15日,合成油裝置開始投料;3月20日上午9時38分合成油裝置成功產出第一桶合格合成油。至2009年4月8日穩定運行445小時以上。
3月26日,加氫裝置接粗合成油開始試生產;3月27日上午10時20分,粗合成油經過加氫、分餾等工序,正式順利產出合格的成品油。至此,煤制油項目流程全部打通。
4月8日,油品加工車間中間罐區發生火災,第一次試車結束。從凌晨4時發現到救火結束,共計用了10個小時。
4月16日開始,經過4個月緊張而有序的技改檢修和消防、安全整改及驗收,煤制油公司取得了消防、安全等各類證照,到2009年8月20日具備了二次開車條件。
8月19日,煤制油公司取得自治區安監局試生產核準。
9月17日13時零8分,合成油裝置二次開車正式投料,13時30分產出合成粗油品。粗油品進入中間罐區與一次開車產出的半成品成功對接,進入油品加工裝置產出合格成品油。至此,煤制油公司二次開車全線貫通,實現二次開車一次性成功出油且全系統穩定運行。
11月16日,在深圳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國家發改委為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煤間接液化“工程研究中心”授牌。
1月12日上午9:40,倍受關注的煤制油工程氣體凈化裝置塔設備正式開始吊裝。標志著氣體凈化裝置的設備安裝進入了關鍵階段。
2月1日,經股東會批準,公司實收資本由40000萬元增加到70000萬元,增加額為30000萬元。即: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增加出資6000萬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出資24000萬元。
5月11日,在煤制油工程開工奠基兩周年之際,伊泰煤制油公司舉行“煤制油工程大干100天誓師動員大會”,號召煤制油公司團隊、各施工單位、各監理單位、各協作單位精心組織、通力協作,大干100天,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力爭如期實現投料試生產。
7月31日,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由4,000萬元增加到5,270萬元,凈增1,270萬元。按照30%持股比例,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增加出資381萬元,合計出資1,581萬元。
8月4日,公用工程裝置1#鍋爐送出合格高壓蒸汽; 2009年1月2日,2#鍋爐投運。兩臺鍋爐運行穩定,為下游裝置提供不間斷的各等級蒸汽。
10月31日,經股東會批準,公司實收資本由70000萬元增加到87300萬元,增加額為17300萬元。即: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增加出資3460萬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出資13840萬元。全部為貨幣出資。
3月1日,經股東會批準,公司實收資本由14000萬元增加到40000萬元,增加額為26000萬元。即: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增加出資5200萬元,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出資20800萬元。全部為債權轉股權。
3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為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自治區煤間接液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授牌。
11月28日,煤制油工程空分裝置的核心設備,高25米、總重82噸的精餾塔下塔吊裝成功, 12月1日上塔吊裝順利完成,為空分裝置的試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月 16 日, “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煤基合成油技術)”成果通過了中科院重大項目驗收。
2月20日,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依法簽訂了《出資協議書》,決定共同出資組建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70,000萬元人民幣。
2月21日,伊泰集團下發伊泰集發〔2006〕19號文件《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撤銷“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煤基合成油項目辦”,成立“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下設:綜合辦公室、技術裝備部、工程部、財務部,上述部室為正部級建制。原煤基合成油項目辦業務、人員整體劃歸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
2月28日,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召開第一次股東會及一屆一次董事會、監事會,依法表決選舉產生了第一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依法表決通過了《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章程》;依法表決選舉產生了董事長、經理班子成員;依法表決選舉產生了監事會召集人。其中:一屆一次董事會成員為:張雙旺、張東海、祁文彬、白國華、翟德元、劉春林、郝鑄;監事會成員為:朱愛國、呂貴良、劉向華;董事長:張雙旺;監事會召集人:朱愛國;總經理:郝喜柱。
3月17日,經工商管理部門核批的“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與地方政府就水、電、路、訊、“三廢”處理等基礎設施達成了協議,土地征用全部完成,相應的水土保持、土地預審、環境評價、安全評價、水資源的落實均已通過了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批準。涉及項目建設的各類政府支持性文件全部獲得審批。
4月27日,為實現煤基合成油技術產業化,以“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為依托,伊泰集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其技術團隊及國內其他4家企業合資注冊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5億元人民幣,伊泰集團出資2.27億元,占總股本的45.4%,為第一大股東。
5月11日,伊泰年產16萬噸煤制油項目在準格爾旗大路新區煤化工基地舉行了隆重的奠基開工儀式。
8月19日,根據《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股東投資協議書》,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聯合注資成立錦化機石化裝備(內蒙古)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為4,000萬元,其中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200萬元,持股比例為30%。
10月,完成土建安裝工程的招標工作。
8月16日,伊泰集團下發伊泰集發〔2005〕158號文件,決定設立“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煤基合成油項目辦”; 8月22日,伊泰集團總經理張東海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了煤基合成油項目前期工作,決定伊泰煤基合成油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規模為16萬噸/年,二期達到48萬噸/年;伊泰48萬噸/年煤基合成油項目廠址選定在準格爾旗大路鎮大路新區煤化工基地內;張雙旺董事長提出項目建設六字方針“成功、速度、效益”。
8月23日,自治區發改委以“內發改能源函〔2005〕245號”文,批準《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48萬噸/年煤基合成油項目》立項,同意伊泰集團開展前期工作。
9月,“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煤基合成油技術)”成果通過了科技部863重大項目驗收。
12月8日,自治區發改委以內發改工字〔2005〕1832號文件《關于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年產48萬噸煤基合成油項目核準的通知》,核準項目建設。
12月9日,伊泰集團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簽訂了《關于組建煤基合成油技術公司有關事宜的框架協議》、《內蒙古伊泰集團16萬噸/年煤基合成油項目工藝包設計及技術服務合同》、《合成油技術知識產權和保密協議》。
7月,中試裝置完成連續1000小時運轉試驗。這一階段性成果的取得,標志著我國已基本上掌握了煤基合成油催化劑和漿態床反應器等核心技術,開發出了工業化生產高效催化劑的技術,并在漿態床反應器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0月23-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以陳俊武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對“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床工業化技術(煤基合成油技術)”進行鑒定,中試裝置通過了中科院專家組鑒定。
??
??11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楊晶、副主席趙雙連、鄂爾多斯市市長劉錦及自治區有關部門領導,在呼和浩特市召開自治區主席辦公會議,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專家舉行了煤基合成油技術項目座談會,聽取了專家關于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的情況介紹,交流了思想,達成了共識,并形成〔2003〕19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辦公會議紀要》,確定伊泰集團為自治區煤基合成油項目的業主單位。強調要在政策、財力、資源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伊泰煤基合成油項目,并成立了煤基合成油領導小組。??
??
? ? ? ? ? ?12月 30 日,千噸級中試裝置從粗油品中生產出了無色透明的高品質柴油。
5月18日,伊泰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簽定《聯合開發煤基合成液體燃料--漿態床技術的協議》,伊泰集團投資1800萬元,占有核心技術15%的股份,享有該技術的優先使用權。并達成共識,以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為業主共同建設煤基合成油示范廠。
9月21日,伊泰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聯合開發的“煤基合成液體燃料--漿態床技術”在山西煤化所千噸級中試裝置試車成功,打通了流程,并獲得了油品大樣。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開始建設煤基合成油中試技術平臺。